
本文转自:北方新报兴业配资
我国约95%的狂犬病病例由犬引起,疾控部门强调,防控狂犬病的核心策略在于全面开展大规模的犬只免疫。但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发现,部分养犬人对犬只免疫存在侥幸心理,想方设法逃避接种狂犬疫苗。
养犬人逃避免疫
“办狗证没必要,我家就第一年办了,后面也不办了,你就在小区里不出去,没事儿。”在北京一处宠物市场,售卖宠物狗的店主人对记者如此表达。
这处宠物市场集中了几十家宠物狗售卖门店,大部分店主人都会提醒购买者按时给犬只接种疫苗,办理狗证、年检,但也有店主人不以为然。
根据《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》兴业配资,北京市实行养犬登记、年检制度。未经登记和年检,任何单位、个人不得养犬。据相关养犬规定,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,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。
办狗证、年检、注射狂犬疫苗是每个养犬人应该遵守的规则。但在社交媒体上,有些养犬人在讨论“家养小型犬到底需不需要每年打一针狂犬疫苗”:“我家狗9岁,总共才打两次。”“只要不是散养,出门牵绳不打架,不需要打。”
不接种疫苗怎么过年检?有的养犬人选择不再为犬只办理年检。有的养犬人透露,找熟悉的宠物医院,拿疫苗药瓶上的贴纸用来上传到年检系统,不实际给犬只注射。
“还有一部分养犬人不办狗证、不打疫苗,是出于经济考虑。”业内人士赵爽(化名)告诉记者,北京市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办理养犬登记第一年缴费1000元,以后每年缴费500元。郊区的费用就低一些。
疫苗接种难监控
记者就犬只管理、登记监督、疫苗接种等问题咨询相关部门,有基层民警告诉记者:“之前收到居民反映社区里犬只登记的问题,我们组织过几次检查,对违规、没有登记的养犬人,进行处理。”民警说,在入户巡查时,发现养犬家庭,会查验登记情况,如果没有登记,第一时间督促办证。
民警告诉记者,如果发现不规范、不文明的养犬行为,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,录像取证,然后反映给辖区民警。犬只伤人后,公安机关可以倒查犬只登记等问题,如不合规,依法处罚。
“局部反弹”需重视
2023年8月发表的《北京市犬狂犬病的风险因素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》一文中提到,北京市犬免疫接种覆盖率从2015~2018年保持在87.0%~89.5%,理论上,在流行区犬免疫接种覆盖率达70%即可有效阻断狂犬病的传播。尽管北京市的狂犬病免疫政策可有效预防犬到人的狂犬病传播,但若忽视狂犬病的宿主(未进行注册的犬只或流浪犬),仍无法彻底消除狂犬病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,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狂犬病病例“局部反弹”提醒我们,狂犬病消除是持久战,需持续聚焦“薄弱区域、薄弱人群、薄弱环节”。他建议养宠人士,对家养犬、猫必须按规定接种狂犬病疫苗;不养宠人士兴业配资,不要随意挑逗陌生犬、猫;遇到野生动物,尽量保持距离;一旦被动物咬伤、抓伤,需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、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,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,尽快前往医院接种疫苗。(据《北京晚报》)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